日期:2022.11.21瀏覽次數(shù):
文化旅游是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,文化和旅游融合發(fā)展不能簡稱為文化旅游,若此,就把旅游看偏了、看小了、做小了。應從客源地文化、旅游服務文化和旅游地文化三個層面加強旅游文化建設,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(fā)展
2018年國家機構改革,原文化部和原國家旅游局兩部門合并以來,文化和旅游融合發(fā)展便成為一個熱門話題。至今幾年過去了,這個話題仍然熱度不減。深入理解文化和旅游的概念、文化和旅游融合發(fā)展的內涵,有利于我們找準關鍵著力點,進一步加強旅游文化建設,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(fā)展。
一、文化、旅游與文旅融合發(fā)展
文化和旅游雖然都是社會現(xiàn)象,但總體而言,卻是兩個不同范疇的概念,對應關系或參照系不一樣,各自的側重點也不一樣。
文化,即“文治教化”“關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”,有廣義和狹義之分。廣義的文化包括人類在社會歷史發(fā)展過程中所創(chuàng)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,即“人化”或“人文化”。狹義的文化,即精神財富。文化分為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,其大眾表現(xiàn)形式為語言文字、文學藝術、教育科學知識等,重在以文化人,核心是價值觀、世界觀、人生觀“三觀”。梁曉聲認為,文化是“根植于內心的修養(yǎng),無需提醒的自覺,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,為別人著想的善良” 。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有和平、發(fā)展、公平、正義、民主、自由,以及善良、智慧、勇敢、勤奮等。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生態(tài)等領域都有文化因素。
旅游,旅即旅行、位移,游即娛樂、休閑,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。廣義的旅游是一個相對于家、工作地等常住地的空間概念,即旅行,凡是離開常住地的活動都是,無論經商、留學、找工作、開會、出差等,“來的都是客”,又稱“訪客經濟”。無交通不旅游,即定居不是旅游。狹義的旅游除了空間外,還有一個動機、目的問題,即為了娛樂的目的離開常住地的活動,是相對于工作、求學等活動的一個概念。旅游本身寓教于樂,可以開展修學旅游,但留學講學本身不是旅游;出差經商時可以順帶旅游,可以開展商務旅游、獎勵旅游,但出差經商本身不是旅游。網上流行一句話“世界那么大,我要去看看”。蘇東坡講“樂哉,游乎”。郁達夫說,“所謂旅游,就是從自己呆膩了的地方去看別人呆膩的地方”。旅游的核心在于從常規(guī)生活中、工作中走出來,放松身心,到異域(地)領略體驗不同的自然地理環(huán)境和不同的生產生活方式(即大文化),提升或恢復體能和精神,鍛造或找回最好的自己。
旅游活動由主體——游客(旅游者)、媒介——旅游業(yè)、客體——旅游資源(吸引物)三部分組成,有信息、交通、飲食、住宿、游覽、購物、娛樂、安全等N要素。從資源性質上分,可分為自然生態(tài)旅游、文化旅游(含紅色旅游、宗教旅游)、復合(社會)旅游或鄉(xiāng)村旅游、工業(yè)旅游、商務旅游、運動休閑旅游、康養(yǎng)旅游、特種旅游等。從組織或游覽方式上可分為觀光旅游、休閑度假旅游、體驗旅游、專題旅游或團隊旅游、散客旅游、自駕車旅游、家庭旅游,或出入境旅游、國內旅游、區(qū)域旅游等。旅游活動既是經濟活動、社會活動,也是文化活動。旅游產業(yè)主體屬現(xiàn)代服務業(yè),實質上是一、二、三產融合發(fā)展的“附加值產業(yè)”,必須和交通、宣傳文化、農業(yè)農村、商務、生態(tài)等融合發(fā)展。
目前,旅游與文化的融合發(fā)展非常關鍵,既是新時代全面小康、溫飽解決后,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、我國社會基本矛盾變化的要求;又是人民友好往來、文化互鑒,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,讓東方文明更多走出去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需要;也是文化和旅游互補短板的需要。我們現(xiàn)在的許多文化高高在上,或束之高閣,或晦澀難懂,沒有服務,缺乏“溫度”;許多旅游沒有特色,缺乏主題,同質化傾向十分嚴重,需要互相取長補短。
文化和旅游盡管是兩個不同的概念,但兩者關系緊密——文以旅傳,旅以文興,要以文塑旅,以旅彰文。文化旅游是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,文化和旅游融合發(fā)展不能簡稱為文化旅游,若此,就把旅游看偏了、看小了、做小了,還有自然生態(tài)旅游呢?旅游的終極目的是娛樂、休閑,使身心愉悅、健康。從本質上講旅游是一種文化精神消費。沒有特色就沒有吸引力,沒有人文服務就實現(xiàn)不了價值。旅游是一種重要的市場力量,通過人流可以傳播、欣賞、彰顯異域文化。旅游文化由客源地文化(包括游客日常生活工作文化和休閑娛樂文化)、旅游服務文化和旅游地文化三部分組成。
二、加強旅游文化建設的關鍵著力點
第一,找準并明確產品主題,加強旅游地特色文化建設,樹形象,立品牌,打造旅游目的地。
不是旅游地所有的資源都是旅游資源,只有那些對游客有吸引力的才是,而且要有足夠的吸引力,讓游客成行。沒有差異就沒有吸引力。差異在哪里呢?在山川形勝、水文植被、天象氣候、風土民情、宗教歷史、勞作方式、服飾傳說、美食小吃、藝術音樂等。差異化是旅游的靈魂,沒有特色就不要做旅游。旅游是典型的比較經濟。要進行廣泛而深入細致的調研,進行橫向比較。在什么范圍內開展旅游活動就在什么范圍內比,著重和客源地比,人無我有,人有我精,最好具有唯一性或居壟斷地位。要接地氣,即“在地”,別的地方無法或難以復制,重點是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和歷史文化傳統(tǒng)、作業(yè)方式等。
要通過比較,把對游客最有吸引力的東西找到并打造成產品(服務、線路、項目、活動)。特色一旦找到,當?shù)氐乃新糜萎a品都要圍繞著這個特色來做,形成產業(yè)鏈,先做精,別人不容易仿制,然后系統(tǒng)化(形成主題)量產。對自然生態(tài)資源賦予文化內涵,對歷史文化資源、社會資源進行休閑(娛樂)化提煉,加強旅游地休閑文化建設。要突出特色,鮮明主題,建標識、樹形象、立品牌,整合附近資源產品,串點成線,擴線成面,打造旅游目的地。
第二,高度重視旅游服務文化建設,從人本情懷出發(fā),制規(guī)范,定標準,強軟件,提供精細服務,讓文化有“溫度”。
遠道而來的游客是外地人,聽不懂當?shù)胤窖?,不完全了解當?shù)匚幕谝淮蔚綍r還不熟悉當?shù)氐乩憝h(huán)境,需要有導引系統(tǒng)或有人引路,語言不翻譯就聽不懂,文化不詮釋就不知其然,更不知其所以然。旅游資源只有進行開發(fā),提供服務,才能轉化為產品。服務是旅游體驗的重要內容,人本情懷、態(tài)度養(yǎng)成至關重要。“沒有笑臉莫開店”,微笑應成為旅游從業(yè)人員的標準樣式,讓游客如沐春風。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(fā)展思想,制規(guī)范,定標準,精準、高效、周到、細致,在標準化的基礎上提供個性化、定制化服務。
旅游經濟是典型的體驗經濟,如種茶采茶旅游、登山旅游、騎游、品果摘果旅游等,必要的工具,如鞋、手套、毛巾、帽子、提籃要提供,交通、飲食、必要的培訓和教練等服務要提供,其中蘊含的“禪茶一味”“登山則情滿于山”“會當臨絕頂”“勞動光榮”“果品”(如《橘頌》)等文化也要融入。有些時候,如在成都至稻城、康定、拉薩、林芝的航班上,在海螺溝索道上,途中觀雪山,比在山腳下觀看還要激動人心,可惜現(xiàn)在航班上、索道上都沒有相關的引導或服務。要通過主動提供精細化服務,讓游客感受到文化的“溫度”、服務的“溫度”。
第三,深入研究客源地文化,以市場為導向,打造、提供和調整旅游產品,不斷拓展客源市場的廣度和深度。
找準、瞄準主要客源市場是旅游發(fā)展的關鍵一招,或者說是重中之重。要深入調查研究,可以網上搜集,可以委托專門機構,也要到實地訪問、感受,明確細分客源市場,按照主體客群的需要,結合旅游地的優(yōu)勢打造、提供適銷對路的、游客喜聞樂見的旅游產品。
最好的旅游產品(服務、線路、項目、活動)是“既熟悉又陌生”“既在情理之中,又出乎意料之外”,在安全可靠的環(huán)境中去追新獵奇。如此,必須與客源地文化、游客的行為習慣、文化背景、喜好等對接、對應、連接起來,因人而異,乘勢利導,因時制宜,引導游客來領略、鑒賞旅游地的文化和自然生態(tài),體驗分享其中的美麗和快樂。要深入主要客源地多渠道、廣泛了解主要客群的文化傳承、受教育程度、消費習慣、偏好、興奮點,特別是休假制度,以此來定位旅游產品和銷售方式。定位明確后,及時在客源市場釋放。目的地在主要客源市場要常設辦事機構,或長期購買服務,動態(tài)掌握相關信息,適應客源市場發(fā)展變化的需要,及時調整產品開發(fā)和營銷策略,在客源地常態(tài)發(fā)聲,不斷鞏固和拓展客源市場。
笨鳥(重慶)文化旅游發(fā)展有限公司版權所有Copyright ? 2005-2017All rights reserved渝ICP備17015477號-1- 文化旅游-- 旅游策劃
渝公網安備50010802003833遙陽科技提供網站建設及網絡推廣技術支持服務
友情鏈接:
旅游策劃
金佛山旅游策劃
峨眉山旅游策劃
茅臺古鎮(zhèn)旅游策劃
綦江老瀛山旅游策劃
赤水丹霞旅游策劃
土城古鎮(zhèn)旅游策劃
安居古城旅游策劃
小三峽旅游策劃
白帝城旅游策劃
丙安古鎮(zhèn)旅游策劃
赤水河谷旅游策劃
飛龍寨景區(qū)規(guī)劃
云門囤景區(qū)規(guī)劃
大洞竹海風景名勝區(qū)景區(qū)規(guī)劃
凈心谷景區(qū)規(guī)劃
武陵山大裂谷景區(qū)規(guī)劃
靈巫洞景區(qū)規(guī)劃
四川百島湖景區(qū)規(guī)劃